在高中学段,教师资格考试对诗歌的考查一直是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题,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选自人教版中国诗歌古文赏析第二单元,是考查的重点篇目,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,天宝三年,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,被放出京。于是他寄情于求仙访道,然而政治上遭受失败的怨愤一直郁积于怀。这首诗就是他的发愤之作。中公考试研究院为大伙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。
1、教学目的
【常识与能力】认识李白,知道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。
【过程与办法】熟知诗人当时的写作心理,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。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在朗诵中领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。
2、教学重难题
【教学重点】在理解诗歌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。
【教学难题】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点。
3、教学办法
朗读法、讲授法、小组合作探讨法。
4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,老师随之导入: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他的诗豪迈洒脱,雄奇奔放,超脱于俗世,但李白并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,他有和大家常见人一样的遭遇、烦恼和追求,今天让大家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。
整体感知
1.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
老师明确:作为诗歌的学习,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。
2.老师配乐范读
明确:读音准确是第一步,作为赏析,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。
深入研读
1.学生读第一段后考虑天姥山是什么样子,引导学生领会连、横、拔、掩、倾等字的妙用,再齐读,读出语势变化。
2.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,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。
赏析第一部分:引导学生自读,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,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,并用我们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。
赏析第二部分老师明确:诗人游兴正浓,这个时候天色暗下来,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。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,然后用我们的语言加以描述。
找学生读我们的描述文字,然后引导学生讨论,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干什么?
再找学生读这几句,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,然后齐读领会,最后需要当堂背诵这几句。
赏析第三部分
老师设问:诗人在梦见最好看的好的时候忽然醒来,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?应该如何读这几句诗?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。
3.学生齐读末段
明确世间行乐亦这样中此的指代内容
老师设问:诗人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
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: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,所谓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。想当年,李白被诏入京,曾大呼仰天大笑外出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,自觉得可以达成自己济苍生、安社稷的政治理想,然而外戚专权,同僚争权,自己备受排挤,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。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。
学生再齐读全段领会。
拓展延伸
1.你从这首诗中的什么诗句,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?
明确:构思上最突出的特征是想象奇特,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,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日常景物,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用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,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备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。并很多的运用了衬托、比喻、夸张、对比等手法,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,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。
2.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?
构思奇特。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,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闻,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,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、光明的渴望与追求,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、不趋炎附势、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。
想象丰富。神话传闻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感受融合在一块,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,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。
语言灵活。形式错落,富有步伐感,兼用长短句,打破七言的束缚。
小结作业
阅读文本中的《月下独酌四首》,写一篇鉴赏文章,字数不限。
5、板书设计
6、教学深思
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:
1.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诗句读,然后品味感情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点拨必须要到位、干脆利索,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忽视诗歌的感情脉络,使得后面的要紧诗句没办法充分赏读。
2.此设计旨在落实读、背、写,但假如没充分预习,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,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练习,只不过空摆架子。从课堂状况看,的确是这两点影响了整体成效。
h3扫码 关注公众号jiaoshi688,
h3回复我要过面试下载试讲教材(含音频)+答辩+结构化资料
中公教育分析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赏析,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能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法律责任。